當前位置: 首頁 資訊 業(yè)界風云 正文
關注我們:

石油:末日前最后的狂歡

2026論壇
打印 RSS
字號:T|T
摘要:多數(shù)專家現(xiàn)在認為,石油的未來并不光明。就在油價從2014年年中時的每桶逾110美元的高位下跌之前,這些專家的共同看法還是,油價將繼續(xù)高位運行一段時間。但近3年后,油價仍然處于50美元左右的相對低位.....
     多數(shù)專家現(xiàn)在認為,石油的未來并不光明。就在油價從2014年年中時的每桶逾110美元的高位下跌之前,這些專家的共同看法還是,油價將繼續(xù)高位運行一段時間。但近3年后,油價仍然處于50美元左右的相對低位。
 
    油價可能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低位,因為美國的頁巖生產(chǎn)商已適應這種環(huán)境。盡管中短期內油價可能會反彈,但長期而言(最早本世紀20年代末),油價將失去光彩。
 
    隨著運輸革命廢黜石油作為主要燃料的地位(特別是在機動車領域),石油的最后時代將來臨。
 
    能源革命正在我們眼前上演。國際能源署(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)預測,隨著煤炭和石油被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取代,全球能源消費中煤炭和石油的消費量將大幅減少。
 
    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,太陽能電池板、電池和風能的成本大幅下滑。更為重要的是,在發(fā)達國家和新興國家,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正迅速擴張。
 
    中國的太陽能發(fā)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,中國也是2015年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。新興經(jīng)濟體正快速調整,以應對污染和擁堵挑戰(zhàn)。
 
    電動汽車的到來顛覆了石油行業(yè)。全球約一半的石油市場用于道路運輸(在美國大約為三分之二),而石油作為燃料的得天獨厚的角色可能會消失。接下來,石油將成為一種容易獲得的能源,用于發(fā)電,與煤炭、天然氣、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競爭發(fā)電份額。
 
    很多觀察人士表示,電動汽車要花費很長時間才會取代傳統(tǒng)機動車。彭博新能源財經(jīng)(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)預測,到2040年,電動汽車比例將占到25%左右。去年,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,簡稱:歐佩克)把到2040年電動汽車在全球的預測比例從6%上調至22%。碳追蹤(Carbon Tracker)和倫敦帝國學院(Imperial College London)格蘭瑟姆研究所(Grantham Institute)的一份報告預測,到2040年,電動汽車將占到全球汽車保有量的一半以上。
 
    鑒于電動汽車普及率最近上升且電動汽車成本下降,電動汽車使用可能會加速增長,到2040年,電動汽車可能會主宰整個汽車行業(yè)。
 
  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一份題為《駕馭能源轉型》(Rid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)的工作報告援引如下事例——20世紀初,在美國,汽車用了大約25年的時間取代馬車——說明,在這種快速普及的場景下,電動汽車的比例到2040年可能會達到90%。
 
    這或許有點牽強,但很多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問題(例如高成本、基礎設施缺乏和續(xù)航時間短)都在快速得到改善。
 
    根據(jù)國際能源署和其他機構的預測,新興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,將超額抵消石油在發(fā)達國家被取代。然而,盡管未來10年可能如此,但技術普及的規(guī)律表明,這些不那么發(fā)達的國家將很快跟上。
 
    一個例子是,價格高得多的智能手機就取代了功能機、在全球快速普及:電動汽車的未來也可能如此。
 
    在石油出口國,經(jīng)濟多元化要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,因為經(jīng)濟多元化需要花費很長時間(正如我在《破除石油魔咒》(Breaking the Oil Spell)一書中所提出的那樣)。機動車被取代對于應對氣候變化有著值得期待的影響。
 
    鑒于多數(shù)石油用于交通運輸,石油被快速取代將支撐《氣候變化協(xié)議》,并讓全球氣溫上升幅度不超過2攝氏度。
 
    這要求政府大力支持普及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。這還要求在技術轉讓領域展開密切的國際合作,特別是發(fā)達經(jīng)濟體與新興經(jīng)濟體之間。
 
    現(xiàn)在可能是石油的最后時代,但這也可能是全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和合作發(fā)展時代的開始。
 
 
 
 
中國潤滑油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:

1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潤滑油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(wǎng)發(fā)布,可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2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