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資訊 業(yè)界風云 正文
關注我們:

北京將全面推動存量燃油車電動化,力爭2025年新能源車達200萬輛

2025論壇
打印 RSS
字號:T|T
摘要:專家學者們認為,對于北京2025年實現(xiàn)200萬輛的新能源車目標,不僅要考慮新增車輛,更重要的在于撬動存量的燃油車轉換。如果200萬輛的目標實現(xiàn),北京一年將減少數(shù)百萬噸的碳排放。
力爭2025年新能源車達200萬輛
9月4日上午,2022年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,在服貿會上以低碳交通綠色轉型為題拉開序幕,首先舉辦低碳交通分論壇。分論壇中,專家學者們認為,對于北京2025年實現(xiàn)200萬輛的新能源車目標,不僅要考慮新增車輛,更重要的在于撬動存量的燃油車轉換。如果200萬輛的目標實現(xiàn),北京一年將減少數(shù)百萬噸的碳排放。
 
重點:增加新能源車占比
 
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事務中心主任石愛軍介紹,目前北京市新能源車保有量已經(jīng)達到56萬輛左右,而根據(jù)北京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綱要,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要力爭達到200萬輛,汽車電動化率由目前的6%提升至30%。
 
針對200萬輛的目標,在接下來的工作中,北京有三方面的重點工作,包括持續(xù)優(yōu)化車型,進一步增加新能源車的占比和車型比例;提高重型車的新能源化和氫能化比例;進一步增強綠色出行的比例,使得交通碳排放進一步降低。石愛軍坦言,未來的發(fā)展方向,不光是要針對新增的車輛,“更關鍵的是要把存量的汽車更多地換成新能源車,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,目標才能實現(xiàn)。”
 
清華大學環(huán)境學院副院長吳燁同樣認為,針對存量燃油車推動電動化應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措施,未來3年多要實現(xiàn)將近150萬輛新能源車的增量,相當于平均一年要有40萬至50萬輛,僅僅依靠新增車輛全面電動化是不足以補充的,對于存量燃油車,需要有一些更好的措施和政策去推動。
 
建議:新能源車路權應再提升
 
目前在北京,用燃油車置換一輛新能源車,車主可享受一萬元補貼。石愛軍說,獎勵當然只是一個方面,最重要的還是大家的綠色出行意識。
 
吳燁表示,除了補貼,路權也應該更優(yōu)化。“比如深圳做了10個綠色物流區(qū),允許新能源汽車進入,柴油貨車則禁止。這樣的措施就給了新能源車一個很好的路權,對深圳新能源車過去幾年的增長產(chǎn)生了很好的推動作用。”他表示,北京未來要盡快推動存量轉化,針對輕型貨運或者中型貨運,需要考慮新的措施。
 
北京交通發(fā)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介紹,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電動車續(xù)航里程普遍達到四五百公里,各品牌車型定位也從之前集中在10萬至15萬元的代步工具,逐步推出能滿足商務洽談、家庭出游、遠距離出行等不同出行需求的中高端車型。在北京2021年乘用車領域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24%。車輛品質越來越接近長期使用小汽車群體對車的要求。
 
效果:一輛燃油車轉型一年可減碳1噸
 
新能源車對北京污染物的減排和碳排放的減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石愛軍用一輛燃油小汽車舉例,如果車輛一年行駛1.5萬公里,需要消耗1噸左右燃油,排放3噸左右二氧化碳。如果換成了新能源車,那至少減少1噸多二氧化碳排放。
 
石愛軍說,新能源車下一步的發(fā)展肯定是要轉成綠電,比如用太陽能、風能等,因為只有綠電的比例越來越高,減碳效果才會越來越好,畢竟用電網(wǎng)的電也會產(chǎn)生一定比例的碳排放。“如果實現(xiàn)了200萬輛的目標,那到了2025年,被替換的近150萬輛燃油車,就能減少200萬噸上下的碳排放(以現(xiàn)有北京電網(wǎng)碳排放水平計算)。”
 
吳燁表示,過去5年,為了減少污染物排放,北京推出了很多新措施,比如推廣新能源汽車、公路轉鐵路、重型車遠程在線監(jiān)管等,從氮氧化物和PM2.5這兩個關鍵污染物削減效益的比例來看,新能源車的作用基本要占20%至35%,由此可見,新能源車的推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。
 
“如果持續(xù)推進,未來這個比例還會上升。”吳燁透露,如果到2030年北京能實現(xiàn)30%至40%的電動化率,預計全路網(wǎng)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會削減30%至45%左右,北京城區(qū)的空氣質量將產(chǎn)生非??捎^的改變。
中國潤滑油網(wǎng)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(yè)交流,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。感恩原創(chuàng)作者,版權歸原創(chuàng)作者所有。如不慎涉及侵權,請留言刪除。歡迎轉載分享。
 
 
 
 
中國潤滑油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:

1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潤滑油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(wǎng)發(fā)布,可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2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